西藏外每日必看的黑料爆料,带你吃瓜第一线,掌握全网热点!出加速度
“查验场启用后,货物当天就能完成转关,物流成本大幅降低!”小元(日喀则)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喻为的切身感受正是自治区商务厅创新外贸发展模式的生动注脚。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自治区商务厅统筹1.63亿元专项资金,精准投入日喀则国际陆地港建设,建成了集报关、查验、转运、装卸、存储、集拼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出口货物查验场。
自治区商务厅口岸处工作人员顾培向介绍:“我区立足独特的边境口岸资源优势,创新实施‘区岸联动、一次报关、口岸直通’的发展模式,已在日喀则陆地港成功落地。”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提升了贸易效率,推动了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更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图为通关查验车辆依照海关监管指令开展查验作业。
“传统查验模式下,货物通关耗时久、成本高,企业常面临效率与资金的双重压力。”日喀则市商务局口岸科(外贸科)负责人李春说,“查验场于去年8月1日正式封关启用后通过构建一站式出口货物查验、倒装服务平台,单日可保障300辆出口货物车辆查验业务。”截至目前,已累计通关查验60票货物,货品涵盖新能源车及日用百货,货值达6600.02万元,货重1022.09吨。过去分散查验的难题彻底得到解决,外贸企业的时间和资金成本显著降低。
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中尼边境,吉隆口岸作为西藏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承载着贸易往来的重任。在自治区商务厅的统筹指导下,吉隆海关紧贴国产新能源汽车“出海”需求,设立了国产新能源汽车出口申报窗口。通过推行“提前申报、即到即检、单证预审核、非侵入式查验”等便利化措施,同时依托拉萨综合保税区,创新采用“一票多车”报关模式和“一次查验、口岸直通”通关模式,大幅压缩通关时间、降低企业成本,让国产新能源汽车得以更高效地驶向国际市场。
图为首趟新能源班列在日喀则国际陆地港出口货物查验场通关。
2024年,吉隆、樟木口岸通关出口新能源汽车达11718辆,今年一季度出口量也达到2842辆,西藏已成为我国对尼新能源汽车出口的主要通道。
在积极推进陆地港建设的同时,南亚班列公铁联运也迎来了新突破。“看着班列满载货物平稳驶出,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长期参与班列运营的工作人员感慨道。截至目前,南亚班列已累计开行5列,运载货值达1.24亿元的新能源汽车、日用百货等,逐渐成为连接内外的重要贸易纽带。一列列呼啸而过的南亚班列,承载的不仅仅是商品更是西藏外贸发展的新希望。
随着拉萨贡嘎国际机场国际货站的正式投运,西藏“空陆双枢纽”现代物流体系成型。4月27日,首批搭载74件跨境电商货物的航班,通过国际货场查验顺利进入拉萨综合保税区,实现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全新通关模式,我区依托“区岸联动”机制,加强与拉萨综合保税区的协作,大力推动跨境电商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了更为高效便捷的服务。
图为通关查验车辆正在前往监管区域进行查验。
通过创新“区岸联动”发展模式,我区在陆地港建设、口岸贸易、航空物流等多领域协同发力,不仅优化了贸易通关流程,降低了企业成本,还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路径。这条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正越走越宽、越走越稳,打造我国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和经贸合作新高地。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